我的孩子 2 岁,却被医生诊断成 50 岁     DATE: 2023-12-09 10:03:57

原标题 :我的孩断成孩子 2 岁,却被医生诊断成 50 岁

本文作者:栗子

可馨生病了 ,岁却生诊岁一种很罕可见的被医病 。

刚确诊时的孩断成可馨,被医生预测寿命不超过两岁 。岁却生诊岁回家的被医路上 ,年轻的孩断成父母陷入了沉默 。

可馨的岁却生诊岁爸爸接受得快一点儿,倾向于早做准备,被医既然无法治愈 ,孩断成那就不能把钱都投入进去看病。岁却生诊岁他劝说妈妈顺其自然,被医一旦情况不好就放弃 。孩断成

那时可馨刚出生两个月,岁却生诊岁可馨妈妈和他大吵一架 。被医「我什么都不想 ,也没想以后,就是想救她,倾家荡产也不说,就是不想听到放弃。」

「我就是……想等她长大叫我一声妈妈。」

翻书也查不出的病

回忆起当时的心境 ,可馨妈妈仍会眼眶泛红 。那时 ,她觉得丈夫残忍,后来发现,其实他也会在夜晚躺在床上的时候  ,默默流泪 。

今年两岁的可馨,有许多不同颜色  、不同款式的漂亮的帽子。帽子下面的可馨有圆圆的脸蛋 ,大大的眼睛,是个可爱的小女孩 。

可是 ,摘掉帽子的话,还是会发现在那之下稀疏掉落的头发 ,头上明显的青筋。皮肤发硬 、肢体紧绷 ,腿部关节的活动不太好,走路也不太稳,身上仅仅要稍微碰一下就会淤青。

可馨幼时照片

可馨生了一种很罕可见的病 。

最初的症状都是相似的,皮肤发硬、腿紧绷、关节活动性差……这些症状可能会诊断为皮肤病或是新生儿硬肿症 ,然而,它们并不能完全解释在孩子们身上发生的变化  。

刚出生的可馨因而黄疸偏高住院一周后,又出现了下身发硬、身体发紫、脚踝瘦弱难以弯曲等症状  。可馨的父母带着可馨,从皮肤科到神经科,能看的科室都看了个遍 ,还是没能查出来可馨到底怎样了。

展开全文

可馨妈妈还记得 ,听到可馨的症状,其中一位医生拿出了一本厚厚的书开头翻,最后告诉他们可馨可能患有的病预后不好 ,建议住院检查一周 。

可馨先是回家了 ,但情况没有好转 ,才回到医院继续住院  。「住院开头,各个科室专家会诊,他们经常安排讨论。我想当时他们可能已经大概预料到了这个病 ,但是没有直说,建议我先做基因检测 ,等成果。我们就做了基因检测 ,一个月后出成果了  ,我们再去找医生看报告,确诊了早衰症 。」

早衰症 ,全称为「早年衰老综合症」 ,又称儿童早老症 ,是一种单基因疾病。患病儿童的身体衰老速度较正常快 5 至 10 倍,患者模样像老人,器官快速衰退 ,导致生理机能下降 。

作为一种罕可见病,早衰症的发病率是八百万分之一 ,全球大概 200~300 例 ,中国大概有数十例 。患病儿童一般仅仅能活到 7 至 20 岁,平均年龄在 14.5 岁 ,大部分都会死于衰老疾病,如心血管病 。

普通人和早衰患儿细胞核的差异 图源:TED

这是可馨妈妈第一次听说这种病 。她问医生  ,要是去北京上海,能不能查出来治好  ?那时候的医生告诉她 ,要是确诊 ,去其他医院也没用 。

至今 ,早衰症依然没有一切治愈的方法。甚至于,延缓病程的手段也是近些年才出现。

一个多月后,可馨确诊了早衰症,成为了那八百万分之一 。伴随着确诊成果的到来,这个家庭好像突然之间就崩塌了 。

同样经历了这样的噩耗的还有绪绪妈妈。当她 2012 年第一次从医生那里听到「早衰症」这个词的时候,现有的治疗手段甚至都还没有出现 ,是真正的「无能为力」。

直到 2016 年的 6 月,五岁的 绪绪才第一次去到了波士顿 ,参与试验当时唯一可能对早衰症有效的药物——洛那法尼(lonafarnib)。

2020 年 11 月 20 日, 美国 Eiger 公司开发的洛那法尼获得美国 FDA 批准 ,成为目前全世界唯一获批治疗早衰症的药物 。

再后来,2022 年 4 月 22 日,「为生命接力——早衰症患儿公益救治方案」项目启动仪式在浙大儿院湖滨院区举行, 洛那法尼通过 Eiger 公司的捐赠和浙江妇女儿童基金会的中间协调,成功以免费用药的形式进入国内  。

在基因研究得到成果之前,医院必须与患者衰老的时间赛跑,在这场赛跑中 ,洛那法尼是极其宝贵的「加时道具」 。

仅仅不过  ,唯一的药物也作用有限。早衰症本身是一种基因缺陷疾病,洛那法尼的效果仅仅能延缓早衰症患者衰老的进程 ,患者需要终生定期服药 。即使是这样  ,也仅仅能做到延长必定时间的寿命  ,平均在两三年  。

被标注「倒计时」的生活

回忆起可馨确诊之前的日子 ,可馨妈妈觉得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。那时夫妻两人初来杭州打拼,共同努力买了房,想着再生个宝宝,生活就算圆满 。然而 ,不幸却悄然而至 。

「八百分之一的概率,买彩票都中不了 。我们也没做过什么坏事 ,偶尔候真的会觉得无法理解 ,老天爷为什么要这样?」

因而目前早衰症的治疗手段仅仅能延缓,需要等待新的技术、新的药物出现。为此,早衰症患者的数据十分必要。

参与洛那法尼的项目,其实也有参与实验的成分在里面 。可馨的爸爸原本觉得,服药的成果不确定  ,也不忍心让可馨成为实验品。可是没有别的方法,思来想去,他们决定还是试一试。

一边服药,一边观察 ,一边期待着早衰症的治愈能够有新的进展。生活就在这样的令人煎熬的等待中继续 。

因而身体和外表的缘故  ,孩子们不能去上学 ,也很容易对和人接触这件事感到害怕 。那些奇怪的眼神、小声的议论、「小老头、外星人、小怪物」之类的形容,会让他们感到沮丧和不愉快 。

每次听到其他人评价自己的外表,可馨就会呆楞在原地不动 。那些漂亮的帽子,是为了遮挡可馨脱落的头发。夏天又到了 ,偶尔可馨妈妈摸到她的脑袋觉得很热,心里总是十分不忍,想干脆把帽子摘掉,「其他人爱看就看 。」

可馨在动物园

绪绪不喜欢周末去公园 ,总是选着其他孩子上学的时间,因而就不会有其他的小朋友对他投来视线。

除开外表上的影响,早衰症也让孩子们的身体变得更加脆弱 。加速他们身体衰老 、让他们小小的身体极易患上心血管问题等各种老年病的同时 ,也把他们变成了一个个「瓷娃娃」。

小时候的 绪绪 ,仅仅是很普通地和表哥一起打闹,就不小心造成髋骨脱臼 ,去医院全麻固定 ,休息了一个多月才出院,之后一年左右的时间还会腿疼 。

15 年确诊的宇阳  ,曾经在 8 岁时突发脑梗 ,那也是宇阳妈妈记忆中自己哭得最厉害的一次 。被下了病危通知书的宇阳一直睡着 ,当地医院无法治疗,仅仅能连夜转院。所幸经过抢救 ,宇阳终于没有了生命危险,但这次经历还是给宇阳的右手造成了影响,至今仍活动不畅 。同时,也让宇阳妈妈深刻地意识到,孩子可能真的「不知道哪天就没了」。

可馨妈妈曾经以前的想法是 ,孩子摔倒了用不着立刻扶 ,应该鼓励她站起来。然而 ,面对可馨,她仅仅能第一时间冲过去将她扶起,小心地检查她的身体状况。

她们小心地呵护着自己从来到这个世界就被标注了「倒计时」的孩子,不管是身体 ,还是心灵。

TA 越好 ,我越难过

可馨妈妈反复说的一句话是 ,「她真的好可爱。」每当说出这句话的时候,她都会情不自禁露出笑容  。在妈妈们眼中 ,自己的孩子是这样的聪明、可爱 、能干。

绪绪喜欢玩积木 、做手工 、看书 ,还喜欢画画 。仅仅是因而害怕接触其他的孩子,最终也没能去绘画班。 绪绪妈妈说自己心脏不舒服时, 绪绪会主动要给妈妈记载不舒服的时间 , 绪绪妈妈觉得他「还挺会照顾人的」 。

宇阳养了多肉、养了鹦鹉 ,有自己的快手账号  ,会稳定更新自己拍摄制作的视频,还喜欢天文和考古  。他还会在病房表演自己的绝技 :喝一口水咽下 5 颗药。他自封「吃药小王子」  ,仅仅是这绝技偶尔也会失误 。每当这时,他就会赶紧招呼妈妈:我好像有点卡住啦!而病房里的其他孩子,则会一脸崇拜地看着他一口吃掉这么多发苦的药。

宇阳的摄影作品

他会拿着手机跑到不同的病床 ,主动去加其他患儿和家属的微信。第一次去浙大儿院的可馨怕生 ,宇阳就主动跑上来牵住可馨的手,叫她可可妹妹。

可馨妈妈也收到过宇阳发来的微信,面对可馨妈妈的回复 ,宇阳又发来一条语音 :「阿姨 ,我没去上学 ,不认识字 !我们视频聊天或者发语音吧  !」

孩子们还在健康成长 。在家人眼中 ,他们健康可爱,关心自己 ,聪明又懂事 ,但随时都会失去的恐惧始终如影随形 ,每当孩子为自己带来笑容时 ,也会再度激发那始终无法散去的忧愁 。

他们就像蒙上眼睛走在玻璃栈道上 ,每一步都是对未知的恐惧 。

今年的 6 月 10 日,是和宇阳十分要好的病友小女孩的生日 。他早早挑选好了生日礼物,寄给了远方的女孩 。

然而 ,意外却突然发生了。10 号的晚上,刚过完生日的女孩病情突然恶化 。还没来得及反应仅仅两天后 ,女孩就去世了。宇阳为她精心挑选的礼物 ,甚至还孤单地躺在驿站里,没有来到她的手中。

得知这个消息时 ,女孩的妈妈在电话里告诉宇阳妈妈 ,她感觉眼睛都快哭瞎了。宇阳和妈妈也都哭了。意外鲜明地摆在眼前 ,它蛮不讲理 ,随时都可能毫无征兆地袭来,将眼前平静的生活撕裂  。

宇阳妈妈一直都觉得宇阳很聪明,记性也好 ,一点就通 。仅仅是「他什么都好 ,但我就是不能提起他的病 。」一旦提起 ,眼泪就会十年如一日地再次夺眶而出。

宇阳妈妈在 2022 年 11 月发布的朋友圈:「仅仅要你不放弃自己,我就不会放弃你,我们一起加油 ,新药吃起来」

绪绪两岁时 , 绪绪妈妈曾经怀孕过一次  。当时医生告知了一点儿风险后,他们没敢留下这个孩子。直到 2020 年,经过羊水穿刺和基因测试的确认  ,才有了 绪绪的弟弟耀耀 。

即使从 绪绪确诊以来就一直辞职在家 ,这么多年来无微不至地照顾 绪绪 , 绪绪妈妈依然对 绪绪感到愧疚 。 「我没有给他一个好的身体。」

宇阳的弟弟冬至也是这样出生的。冬至出生时,宇阳妈妈的第一句话就是,孩子健不健康?直到亲眼看到冬至是肉乎乎的,并没有令人担心的外貌特征 ,才终于放下心来。

直到现在 ,身边的朋友还会劝说宇阳妈妈是不是太紧张冬至了,把一点儿身体上的小问题看得太重。但宇阳妈妈并不这么觉得 ,因而她觉得「家里没有一个生病的孩子不会懂 。」

宇阳妈妈哭的时候 ,宇阳总是会担心地走过来 ,问她「妈妈 ,你怎样哭了  ?」宇阳妈妈也总是会对宇阳说,没事 。她们习惯了体现得坚强。努力让自己保持乐观 ,在孩子面前保持和谐高兴的氛围,才能给孩子好的影响 。而且 ,也希望在充满了未知的孩子的生命的每一天 ,尽可能多的留下幸福快乐的回忆 。

可馨妈妈还记得,在医院时总是宇阳妈妈在安慰她  ,让她调整心态 ,想开一点。在她的印象里,宇阳妈妈是「过来人」,总是很开朗,很阳光。但在住院的最后一晚,宇阳的情况不好吐了时,可馨妈妈还是注意到了宇阳妈妈泛红的眼眶。

时间并没有抚平伤口,仅仅是让锐痛变成钝痛 。是愈合在肌肤里的一根活刺 ,仅仅要动弹一下就锥心地疼。

有一次 ,宇阳不知是不是听到了妈妈和其他人的谈话,好像有点知道自己的病了 ,跑来问妈妈,「妈妈,我是不是活不久了  ?」

宇阳妈妈吓了一跳  。「怎样会呢 ?你看你现在不是在吃药吗 ,吃了药很快就会变成正常孩子一致  ,到时候你就可以去上学了,你会活很久的。」

宇阳高兴地跑开了 。而她又是多么希望,这番安慰的话能够变成现实 。

宇阳和朋友一起玩耍

仅仅要还有一天,仅仅要还有一线希望

在早衰症仍然无法治愈的现在 ,三位妈妈已经习惯了不去思考孩子的未来 。她们的共同愿望 ,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延长孩子的生命,让 TA 每一天都能开高兴心、无忧无虑。

这样的思想转变并不简单,被泪水浸泡 ,被时间打磨 ,是万般无奈的成果。仅仅要能尽己所能给孩子再多一点儿时间,或许心里就会没有那么难受 。

这些年来 ,因而照顾孩子,没有社交 ,没有朋友 ,甚至就连这些心酸往事也无人倾诉 。

「可可两岁了,一般说孩子两岁妈妈就解脱了 。」和可馨妈妈同时期怀孕生子的朋友们 ,大多已经从照顾孩子的重任中解脱,开头约着一起聚会聚餐 。但即使偶尔间 ,可馨妈妈也不会参与 。「有这个时间,我还是想多陪陪可可 。」

不仅是对邻居朋友 ,即使是面对最亲近的家人,她们也没方法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。那些不安、担忧 、恐慌,在天真烂漫的孩子面前都被小心地收起  ,为他们营造出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界 。

要是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被标注了随时都可能到来的期限 ,生命的意义是什么?

关于这一点,妈妈们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。在不会放弃一切一丝希望的同时 ,对于那个最坏的 、现在还没有方法避开的成果  ,她们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。

「阳阳可能是等不到了,治不好也无所谓,仅仅要能缓解他的痛苦就行 。但是就算他们没有希望,也希望以后的孩子能有机遇治好这个病 。」

「让更多人知道这个病,能及时治疗 ,以后的宝宝能被医好,我觉得这也是可可有限的生命的意义吧 。」生命有长短。但对妈妈们来说 ,无论如何,还是希望能把这期限拉得更长 、更长。

可馨两周岁生日

对正在努力攻克早衰症的研究者和医生们来说,亦是如此 。有关早衰症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的研究,是真正的与时间的赛跑 。研究者们要抢在患儿病程发展的速度之前 ,抓住生命的线索 ,破解衰老的密码。

「人类的衰老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,每个人都会衰老。要是我们能够了解早衰症的发病机制,让它变得缓慢甚至不再进展 ,那就不仅对早衰症患者有意义,而是对全人类都有意义 。」浙大儿院的毛建华教授认为,通过对早衰症的研究,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平均寿命的再次提升。

目前,浙大儿院仍在稳步推动洛那法尼药物免费进口方案,面向全国各地更多早衰症患者 ,继续争取美国药企的支持,让后续批次药物得以继续免费提供给中国患儿,「当然这个过程中确实也需要这些患儿的家属的支持 。要是他们不坚持 ,他们不接受治疗 ,其实我们也没有这样一个时间窗。」

目前 绪绪的身体状况比较好 ,皮肤有光泽,心脏血管 B 超目前评估都不错 ,也没有出现其他早衰患儿可能出现的头疼、脑梗 、流鼻血等症状 。

今年 5 月份, 绪绪到浙大儿院进行定期检查时 ,儿童早衰症工作小组的王晶晶医生说, 绪绪的身体状况各方面还是比其他没有用药的孩子要好一点儿,这应该与 绪绪从 16 年就开头参与美国早衰研究基金会(PRF)的洛那法尼试验项目 、并坚持服用了近七年有关。

仅仅要患儿的生命还能延续一天,仅仅要延缓甚至治愈早衰症还有一线希望 。家属们就不会放弃 ,医生们就不会放弃 。

向前方望去 ,那条生命的赛道仍在不断延伸。

作者述:一直在想要怎样呈现这篇文章,在和家属以及孩子们沟通的过程中,其实有眼泪有笑容,有迷惘也有坚定。讲述这些故事不是为了宣扬不幸或是博取同情  ,在和家属们沟通的过程中 ,被反复提及的期望 ,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 , 也是希望更多人加入到努力的队列里 。

有更多人认知早衰症 ,孩子们走在阳光下或许就不用那么害怕他人的目光 ,家属们或许就不用再走那么多求医无门的弯路,医生们或许就不用翻遍群书也想不起,原来还有这样的一种病。

在难以逾越的医学难题面前 ,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些什么 。但对于早衰症这样的罕可见病来说,被认知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。

策动:carollero|监制 :gyouza

题图来源 :早衰症研究基金会(The Progeria Research Foundation)官网视频库截图  ,非文中患儿案例

特别致谢 :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

丁香园是面向医疗从业者的专业平台,以「助力中国医生」为己任。下载「丁香园 App」可以和同行讨论病例 ,在线学习公开课,使用用药助手等临床决策工具,在丁香人才找可靠医疗岗位。